日本賞楓行Day6(2014.11.18)
05:00 ─ 西本願寺
07:00 ─ 嵯峨野小火車
09:30 ─ 天龍寺
11:40 ─ 嵐山渡月橋
13:30 ─ 常寂光寺
14:00 ─ 落柿舍
15:00 ─ 祇王寺
15:30 ─ 野宮神社
17:00 ─ 京都火車站。拉麵小路
18:30 ─ 京都塔



今天比昨天又更早起床,5點我們就離開旅館,在黑暗的街道走向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5點就開放,因為我們接下來行程都排滿了,實在沒有時間能去,所以不得不一大早趕去,多拼一個景點。

我們從京都車站旁的旅館走到西本願寺約花了20分鐘上下,從寺廟高聳的圍牆走進大門時,天才剛轉灰白,著名的銀杏樹還沈在黑暗中微微閃爍,但我們在這樣沈靜的早晨中驚訝的發現,有一個整齊的隊伍從阿彌陀佛堂的走廊井然有序的走往主殿,每個人都拎著一個白色的塑膠袋裝著自己的鞋子沉默的跟著隊伍前進,隊伍有男有女,年齡都比較大些。


在人群都走入主殿後,我們脫了鞋走進阿彌陀佛殿。一入殿就令人感到一種莊嚴的氛圍,巨大的蓮華燈從屋頂懸掛而下,它的光芒靜靜的映照了整個殿堂,殿堂正中央的神龕在幽暗中閃閃發光。簇新乾淨的禢禢米鋪滿整個殿堂,腳趾頭都可以感受到榻榻米緊實的彈性。除了我們之外,有位女子正跪在神像前默禱。整個殿堂雖被巨大的蓮華燈照的幽幽發亮,仍然有許多角落沉睡在黑暗之中。


祭祀用的供桌黑的發亮,神像前的細竹捲帘會讓我想像過去日本天皇的殿前也會放下如此的竹帘。,是日本貴族所慣用的竹簾


我們好奇的靜靜四處張望,這時有個身穿黑衣的僧侶走進大殿,還很禮貌的對我們頷首。我們走出阿彌陀佛殿,走向主殿。


主殿一直傳出上百人的頌經聲,我們試圖找到大殿的入口,但發現所有的白色紙門都巳經拉上。想想也是,畢竟他們正在虔誠的頌經,應該不希望會有不相干的人來張望打擾。我們走回阿彌陀佛殿,發現這個殿的所有白紙門也已經都被拉起來了,才發現我們剛剛不小心誤闖進了不開放參觀的地方。雖然對僧侶很不好意思,但我們真覺得超驚喜的,像是偷窺到神祕面紗下的異空間。


走出大殿,天色已經漸漸泛白,我們已經可以清楚見到在中庭那巨大古老的銀杏樹。


西本願寺的銀杏樹也非常出名,到底要多少時間一株銀杏才會長成這樣連綿自成一林。


我們在西本願寺沒有寫朱印,一來固然是現在還太早,二來是西本願寺是屬於淨土宗,強調自渡而非他渡,所以沒有納經寫朱印的服務。


日本寺廟也常負擔起社會救濟的作用,是十分積極參與國內基礎防災工作,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一環。


雖然還想多留一些時間,但預計要搭乘7點鐘往嵯峨野的地鐵,所以7點左右我們又快速往京都火車站的方向前進。


嵯峨野小火車
因為偶然的因緣,讓我們知道原來嵯峨野小火車可以現場購票,只是要提早去排隊。其實原本星期三嵯峨野小火車原本是公休,但大概是因為現在是賞楓旺季,所以特別加開。


我們到嵐山的時候嵯峨野車站還沒有開門,但門口已經有十幾位在排隊的民眾(有不少是台灣人呢),雖然才早上7點半,但排隊人潮也越來越長。


嵯峨野車站就在嵐山地鐵站旁邊,是屬於舊山缐的車站,隨著鐵路電氣化跟都市的發展,後來新的地鐵已經不走這段路線。但因為這段舊山線景緻絕佳,所以後來被發展為觀光用途。


我離開排隊隊伍一會兒,回來發現門已經開了,進入車站找到定宇繼續排隊,這時人一下子又增加了一倍。

車站告示8點開始賣票,人群就乖乖開始排隊,而且還沒有人在這時候吃東西,日本人真的很討厭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人看到自己吃東西的樣子,連帶的我們這些觀光客也跟著不好意思這麼做,所以這麼多人居然沒有人邊排隊邊吃,如果在台灣早就人人嗑起早餐了。(要有效利用時間嘛!)

雖然還沒開始賣票,但站長先出來跟排隊的民眾拉咧,順便解釋一下買票的規則。很多日本人都跑去問,但我們日文不通,所以也沒辦法問。

時間一到櫃台開始準時賣票,定宇在之前有先做功課,所以我們在現場提供的火車中文班次表上圈選我們要的車廂,我們希望能買到第5車廂的單數號座位。嵯峨野的第5車廂是沒有窗戶的,冷雖然是冷了點,但是拍照一族的最愛。


時間一到櫃台開始準時賣票,定宇在之前有先做功課,所以我們在現場提供的火車中文班次表上圈選我們要的車廂,我們希望能買到第5車廂的單數號座位。嵯峨野的第5車廂是沒有窗戶的,冷雖然是冷了點,但是拍照一族的最愛。

我們在排隊的隊伍算是很前面的,一下子就輪到我們。我們將先寫好的訂票資訊給櫃檯看,她卻告訴我們5號車廂的單數座只能選一次,所以我們的票去程是普通的2號車廂的雙號座,回程才是5號車廂的單號座位,不過還是有買到第一班9:07發車及回程9:35回來的車票。

我們選了銜接的來回班次,這樣的話一到終點站就立刻可以坐回來,因為據說重點是沿路的風景而不是車站本身。而偶數號座位據說風景較佳。雖然不能全部如願,但從小地方就看的出來日本人規劃的很細膩,連旅客的公平性也有顧及,而不完全放手讓旅客先搶先贏,所以我們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我們買完票之後,因為看渡月橋離這裡不遠,打算先走過去看看。在路上看到早起的黑貓,在這裡黑貓宅配可是踩著腳特車送貨的。


人力車夫一大早就在路上奔馳。


日式人力車十分古典雅緻。


路邊的小店也已經開門,還賣串著的烤魚,只是沒有勇氣嘗試,總覺得應該不會很美味。


嵐山這一帶感覺頗有鄉居風情,連便利商店也有賣菜,日本賣菜的店似乎都會放上"野菜"兩字。


買好票之後原本要先走去渡月橋看看,但走到一半覺得時間太趕,還是決定趕快回車站,省得錯過難得買到的火車票。幸好有決定趕回來,在火車發車前20分鐘就可以進站了,而且也已經有八成的人已經上車。


嵯峨野小火車的火車頭


拿著珍貴的火車票跟小火車拍一張,我們可是辛苦趕早排了1個多小時的隊才能夠跳上這班列車呢!


我們的對面坐了一對日本母女,我們一上車她們就已經坐在位置上。當日本媽媽拿出糖果的時候,也很客氣地問我們要不要,十分的友善。我們拿了他的牛奶糖後,也拿出我們前幾天買的水果乾回請對方,她們也很開心的各拿一顆。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且他們也是用日文跟我們對話,但居然還能夠做簡單的自我介紹。

在開車前我們看到賣咖啡的工作人員,乘客可以從窗戶跟咖啡小姐購買咖啡,不過生意似乎不佳。


火車不久後就開了,雖然不是坐在無窗戶的5號車廂,但其他的車廂窗戶也都是打開的,而且也沒有人想把窗戶關起來 。沒有窗戶的阻隔所以定宇更可以隨心所欲的在車上拍照,他十分的開心。


火車的第一站是嵐山站,這站有一半的月台是在山洞裡的。從嵯峨野到嵐山這段路的風景很普通,只是一般的民宅,但一過了嵐山的山洞,景色開始大不相同。


原來在日本也有這麼壯麗秀緻的大自然美景。這時開始雙號座位的旅客可以清楚看到清澈的河川,映著山勢十分秀麗,我們這半邊的旅客不禁紛紛站到走道上欣賞。


不過約在路程的一半就換我們這邊的景色比較好,隨著火車的行進路邊的楓葉不時被打進車廂內,落在旅客的身上,我也撿到了幾片還帶著清晨露水的紅葉。


一開始天氣還不算好,但隨著火車的前進天空漸漸放晴了,只是大概是因為緯度比較高,太陽照射下來角度還是太斜,峽谷裡仍然尚在陰影之中。


嵯峨野小火車起站是嵯峨嵐山站,終點站是龜岡站,不過在這之中有一站已經不太有人使用的保津峽站。隨著鐵道的路線移轉,保津峽站也漸漸的荒廢無人使用。我們到站的時候,只有一人下了車。


不過保津峽站有一隻一隻可愛的七福神,讓這小站在旅人心中留下了溫馨的印象。


嵯峨野小火車逆著保津川前行,保津川的河水十分清澈冷冽,映著漸漸轉紅的山丘似乎在肅殺的寒風中增加了那麼一抹艷麗。


保津川的河水十分碧綠,我們在火車上都為這樣的美景感到讚嘆不已。


途中跟現在的地鐵線交會,就是這條線在這條正在運行的地鐵取代了嵯峨野舊山線的功能。


鐵路旁的小神社。


美麗的風景總是短暫的,很快的我們就抵達了終點龜岡站。火車緩緩從保津川的峽谷駛入了一片平坦的龜岡站,頓時從陡峭的峽谷景色轉為田園風光。


終點一到所有人都忙著下車再上到不同的車廂,一時之間所有車廂都大排長龍,也沒有人在檢票。


定宇原本想拍拍終點站的七福神,但因為換車的時間太倉促,所以也沒有辦法好好拍照,車子又再度行駛。


我們回程就是5號車了,五號車的車廂是露天沒有窗戶的,雖然看風景又更加沒有阻隔,但可比剛剛又更冷了,也更像遊樂園的小火車。


車子啟動沒有多久,嵯峨野小火車有名的天狗就出現了,旅客一時興奮的騷動起來。


哎呀,天狗發現身旁有一個小嬰兒,立刻拿出麵包超人的面具,怕嚇到小朋友。據說之前就是有家長抗議,所以遇到小朋友的時候天狗也變身為麵包超人啦!


即使有一半是麵包超人,天狗大哥還是唱作俱佳,十分逗趣。


回程我們就不太拍照,畢竟看起來雖然很美,但車子不停前進,相機也難以捕捉那樣美好的瞬間及氛圍,還不如好好的在當下欣賞。


除了搭小火車遊覽保津川以外,還可以搭乘遊船從上游泛舟而下,從河流上欣賞美景,只是一人船票是4100日圓,小氣旅人們覺得還是有些昂貴。


我們來得太早,嵯峨野的楓葉才開始變紅,再晚些來應該會更紅艷吧!


保津川之美。


車上眾人都紛紛站在車廂裡拍照,而且不少都是台灣人呢!


我們回程在嵐山站下車,幾乎所有的旅客都跟我們一樣在這站下車,等最後發車的時候大概只剩十分之一的旅客還在火車上。


車上其實有很多台灣旅行團的客人也坐小火車,所以一下車就看到很多導遊忙著把他們的小雞們召集回來趕往下一個行程。


所有人在這一站下車後,都需要爬上這座階梯,前往下一個景點大倉池前進。


大倉池。御髮神社
途中經過一個小小的旅遊中心,裡面有一個嵯峨野小火車沿路的精緻模型,重現當年山線風光。


我們順著階梯往上爬,走到了下一個景點大倉池,大倉池倒映著楓葉,十分的美麗。


大倉池旁邊有一座很特別的御髮神社,神社裡許多都是日本各地美容學校來參拜時掛的繪馬。這裡有許多美髮美容相關學校的供奉,甚至有遠從愛媛縣來的捐獻。


御髮神社的繪馬也很有趣,是一把繪有古代公主的細齒梳,要不是覺得買了只能掛在這裡,再加上一個也要500円,還真想要買一個呢!原本想寫個朱印,可是大概是還太早,神社還沒有開門,所以我們只好放棄朱印 繼續我們的旅程。


向前走進了一片竹林。這片竹林的籬笆是用很多細竹枝夾起來,愛看少女漫畫的我覺得似曾相似,感覺非常親切。這條竹林小徑是通往天龍寺的,也是一條著名的小徑,在這一區還有一些舊農村屋宇,已經被政府保護。

日本漫畫下的嵯峨野是京都貴族的避暑山莊之地,再加上這優雅的名字,總讓人好奇是一個多美的地方。在這距離京都騎馬一天會到,所以有許多古老的日本歷史典故也是發源於此。


走在竹林小路應該是一件雅緻幽靜的事情,可惜旅行團太多,導遊的麥克風聲音總是吵雜,我們這時不約而同的慶幸我們沒有參團,否則不就永遠自帶一團紛鬧?越是思古之憂情的場所,越是需要靜靜的思索體會。


天龍寺
順著竹林小徑走到了天龍寺,我們是從天龍寺的後門進去的,沿路樹林花草有些雜亂,但等花季可能會很漂亮許多。


這是天龍寺的主殿「大方丈」跟「曹源池庭園」,湖面映照的主殿的倒影,十分動人。


曹源池庭園的池塘景色十分雅緻,我們流連許久。庭園楓紅繽紛,遊客皆讚嘆不已。


池中有許多肥碩的錦鯉,倒映著遠方的枯木。


從另一個角度回望,這個精心設計的庭園仍然十分完美,湖畔的角度非常的優美。


賞楓就應該搭配著池塘的倒影,原本的楓紅頓時倍增了,華麗程度更是加倍。


主殿「大方丈」的匾額。


天龍寺的屋簷都綴有寺名。


雖然這樣的美景是在公廁旁邊,一點也不減其美麗。


掉落在綠苔上的紅葉


楓葉全都紅了, 像不像明信片呢?


我們結束庭園的參觀,發現只要每人再付100円就可再參觀天龍寺主殿,所以一定要在參觀一下的啊!


不過在參觀主殿之前,先到人山人海的販售處,寫個朱印留念一下。只是天龍寺的朱印有點沒價值,只是用蓋的而已。寫了這了多個朱印後發覺,如果該寺廟已經是純粹的觀光景點的話,通常就不會有寫得太好的朱印,只有仍有僧人在修行的寺廟,才會有令人驚嘆的朱印啊!


在主殿門口的放的龍頭,表情十分的逗趣。


主殿裡有放達磨圖及雲龍圖,我總覺得應該是複製品吧!不然怎麼會任遊客參觀拍照,也沒有人在特別關注呢?


主殿內都是鋪著禢禢米讓人行走,這種密實的榻榻米很少有人在使用,走在上面感覺特別的有意思。


在主殿內也有另一幅達摩圖,這一幅看起來又比較和藹可親一點,但還是非常的卡通畫法。


天龍寺的雲龍圖也是十分有名的,氣勢磅礴,可惜天龍寺不是用達摩像或雲龍圖作朱印帳,不然我是一定要買一本的啊!


日式庭園似乎就是一定要有一條溪流,才有那樣雅致的韻味。


從是川下殺生禁


天龍寺一景


天龍寺很貼心的在迴廊上面放置了榻榻米,走起來的觸感特別的好,別有一番風韻。不過以前的小沙彌大概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可能得在冰天雪地裡光腳跑來跑去吧!


天龍寺的正門走出來,沿路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神社與寺廟,楓紅遍野,常常吸引遊客的佇足。


寺外有許多小小的庭園跟神社,只是參觀都需要另外支付門票。


我們就當個單純的行人,只在外圍欣賞各寺精心栽種的楓葉,美的正是時候。


天氣雖然寒冷,但仍有小小的鳥兒披著溫暖的羽毛在草地上漫步。


走出寺門有一枯乾的池塘,在火燒般的楓葉映襯下,更顯空寂。


走了好久我們總算走出天龍寺的大門,這一段路卻比寺內又更加別有風情。


離開天龍寺我們往渡月橋前進,從天龍寺往渡月橋的路上遊人如織,路邊也有許多商店與餐館,雖然這時候已經是中午時間,但還真沒有看到有任何人拿著東西邊走邊吃,日本人真的很不喜歡在大家面前吃東西呢!


我們被路邊的招牌吸引,走進一個賣場中庭,有兩個臨時小販在賣烏龍麵及大阪燒,看起來很不錯又便宜,我們就買了坐在中庭的椅子享用我們的午餐。雖然只是臨時小販,但烏龍麵的湯頭及魚肉十分美味,大阪燒相形失色啊~


嵐山渡月橋
在寒冷的天氣喝著熱呼呼的烏龍麵,暖一暖被凍僵的身軀,在稍事休息後,我們又繼續前進,走到渡月橋畔。


雖然不曾聽聞有關渡月橋的事蹟,但看到這樣的景色,不禁被這樣的美麗河川吸引。清澈的水面可直視底部的鵝卵石閃閃發光,而光的盡頭則是那繁華令人沉醉的京都。


淺而寬廣的河面緩緩地向京都流潺而去,像是千百年來旅人的思念。站在這橫跨這薄淺寬闊河面的渡月橋,像一條細柳枝柔弱的垂倒在光華燦爛的水面上,雖然此時無月,但我們也渡了這條河的光芒。


回望是嵯峨野的巍峨蔭綠的深山古寺,站在這也像是沉浸在繁華外的蕭瑟,離群的孤單。追想那穿著古代單衣的貴族獨自一人前來,坐著船上思念著。


橋上遊人如織,不只我們台灣觀光客喜愛,渡月橋對日本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賞楓景點,小小的橋面上佇立著滿滿的遊客。


河面上停泊著擺渡的船隻,這些船隻就像千百年來日本貴族乘坐的船隻相仿,雖然景色依舊但時代已經大大的變遷了。


划著擺渡小船的是一位年輕力壯的船夫,一邊划船一邊大聲地吆喝著,看來在這些觀光景點當船夫或人力車夫都應該是還不錯的收入,才能夠吸引這麼多年輕人加入,也讓這樣的擺渡船的傳統能夠延續下去。


在渡月橋畔我們坐在湖邊曬著偶有偶無的陽光,欣賞著桂川的景緻。有時陽光露臉,整座山就像亮了起來,尤其是遠方的銀杏樹,像黃金一樣的燦亮。

我們再走回渡月橋,順著桂川繼續漫步前進,途經車折神社,據說許多日本藝人都會來參拜。


回望渡月橋,優雅的氣韻讓人流連忘返,不捨離去。


轉入日本特有的細竹籬笆小路,十分有日式鄉村風情。


正好遇到一團從台灣來的婚紗團,三四對新人在寒風中川著露肩正式禮服擺出甜甜蜜蜜的姿勢,十分引人注目。我旁邊有一位台灣遊客試圖用英文向他的日本友人解釋這是台灣的習俗,會在結婚前拍婚紗。許多日本人非常好奇地看著,好像日本人結婚沒有在拍婚紗。


不時有擺渡的小船在湖面上經過,遊客閒適著享受在河面悠閒搖擺的旅程。


我們後來又回到早上曾經過的大倉池,這時候御髮神社已經開了,所以我們就進去請巫女幫我們寫朱印。


御髮神社的繪馬也很有趣,是一把繪有古代公主的細齒梳,要不是覺得買了繪馬也只能掛在這裡,再加上一個繪馬就要500円,還真想要買一個呢!


我們一直在大倉池畔遇到一隻胖胖的野貓,而且也不太怕人,看到人有吃的就會去撒嬌討吃的。


順著小路前去,路邊有許多美麗的舊屋舍,有些改建成咖啡屋,有些是優美的住宅,有些荒廢的求售,不知住在這裡是幾多價格?






常寂光寺
走到了常寂光寺,常寂光寺也是賞楓名所,眾多的遊客從門口開始拾階而上,讚嘆四周楓葉之美。


常寂光寺的草鞋繪馬十分的特別,在入口處懸掛著有許多草鞋,據說是乞求病氣退散,十分有趣的繪馬。


我們低頭研究石坡上的綠苔,不知是否為原生品種,這裡許多寺廟的苔原都頗為有名。鮮豔的紅葉散落在綠絨毯般的濕軟苔原上,又比在枝頭上多了一種華貴。


我們在石階上耐心的等候沒有遊客的時候,希望能拍下乾淨的楓林石階照片,不過遊客真是如織,一波一波實在沒有停歇的時候,而且大概有一半都是講台灣口音的遊客,不禁懷疑是不是又回到台灣了呢?


我們走到石坡上最上面的多寶塔俯望嵐山,其實整體來說還不到最艷紅的季節,大概才轉紅沒多久,所以大多還是黃黃紅紅,山上綠樹還是大部分。


隱沒在紅葉之中的多寶塔


從多寶塔下來,沿路的青苔靜靜的包圍了常寂光寺,像是隱居者的沉靜之氣壟罩了此處一般。


常寂光寺入口處,楓紅時的石階是名景,可惜尚不夠紅豔


我們走到出口才遇到寫朱印的地方,不過常寂光寺的朱印不是現場寫好,而是給你一張寫好的朱印,稍嫌不夠誠意。但我們還是想要收集全部去過寺廟的朱印,所以還是買了下來,這是我們這次在嵐山上第一個不是現場寫的朱印。

我們拿著朱印再回到石階拍照後,才離開雅淨的常寂光寺。


落柿舍
順著鄉村道路前進,我們走到了俳句詩人「向井去來」的故居─落柿舍,其師傅是日本有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

落柿舍其實就在常寂光寺的斜對面,所以走不遠就到了。我們走到落柿舍的圍牆邊時,看到園裡樹梢上掛著好多紅澄澄的小柿子,雖然應該已經不是產果的時節,但也沒有人去摘取,任其掛吊在樹頭,十分可愛。


這些柿子又比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小上許多,大概是比較古老的柿種,看起來很硬,就是猴子拿來砸螃蟹的那種柿子


落柿舍也有朱印,因為不是寺廟,所以沒有寫奉拜,但是整體設計的很可愛,而且只收200円。


雖然也不是現場寫,而是拿一張事先寫好的朱印給我們,但落柿舍的售票小姐很貼心地親自用漿糊幫我們黏在朱印冊上,而且紙材也特別選用摻有金斑的和紙,像是一顆一顆金黃的柿子一樣,所以這200円我們付得很值得。


落柿舍是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門人之一「向井去來」隱居的地方,據傳當年他栽種這些柿子樹是為了換錢貼補家用,正興奮期待的看著柿子紅了隔天商人就要估價的時候,夜裡忽然來一陣急雨,清晨醒來艷紅的柿子已經散落滿地,一年的期盼皆泡湯了。哭笑不得的詩人只好苦中作樂地把自己的居所取名叫"落柿舍",沒想到就此成為佳話名勝。

落柿舍不大,只是一間小小的日式屋舍,分前後兩間,小小的庭院種了3、4棵柿子。


落柿舍走廊上放了不少詩集供遊客欣賞閱讀,也有不少遊客坐在門廊上面休息閱讀。我們也想附庸風雅,但看不懂日文的我們,只好拍拍照裝裝模樣了!


祇王寺
雖然時間已經不早,但我們還是走了20幾分鐘的路程到祇王寺。


祇王寺有兩種美景,一種是極致的綠,一種是極致的紅。


我們去的時候可惜樹葉尚未轉紅,只好欣賞沉鬱的綠景了。祇王寺雖不大,但也如同所有在嵐山的名勝一樣,也有一段著名的歷史。


小小的祇王寺,小小的庭院,卻埋著2個妙齡美尼的哀傷過往,讓墨綠陰鬱的庭院增添一種憂傷。


繞了一圈沒看到寫朱印處,因為怕寫朱印的人已經下班了,所以我就扔定宇一個繼續拍照,我則是跑回門口看看到底寫朱印的地方在哪裡?


左看右看只有這個小小的亭子像是在寫朱印,可是人家已經關門了,敲敲門裡面的小姐雖然已經下班了,但還是很和氣的將朱印紙給我。不知到是不是嵯峨野這邊的寺廟都太觀光化,在這裡都很少有真正的僧侶在寫朱印,很多不是蓋章就是給事先寫好的朱印紙,不過已經開始收集了也沒辦法,只好還是買單囉!

祇王寺很小一個,所以我們大概花20分鐘左右就繞完一圈,趁天還未黑之前再趕到步行距離半個小時的野宮神社。嵯峨野的鄉間小路上有許多雅致的日式屋舍,許多屋舍都有掛著雅致的裝飾,其中一戶人家插著紫黑果穗及紅艷柿子,讓木造的日式建築更增添一股鄉村雅風。


野宮神社
日本的冬天很早就天黑了,所以當我們4點多沿著鐵路抵達野宮神社時,天光已經不甚明亮。


古代的天皇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會從未婚的皇族公主選擇一位,來代表天皇到伊勢神宮擔任祭祀的工作,這個職位被稱為齋宮。


不過出發到伊勢神宮之前,齊宮會先齋戒沐浴3年,而這三年齋戒的地方稱為野宮。野宮的地點每次不同,但多由嵯峨野地區挑選清靜的地方,現今的野宮神社則是嵯峨天皇年間的仁子内親王時建築的野宮地點 。


而葵祭則是重現當年齊宮前往野宮時的情景,葵祭向來也是古代貴族爭相觀看的重大遊行之一,源氏物語中就有一段描述兩位貴婦人在搶葵祭停馬車觀看地點時,馬車互相衝撞爭吵的故事(一方面這也是源式的大小情婦之爭啦!)


葵祭遊行隊伍包括隨同官人、女官、宮女及僕役等,約500人,規模十分浩大,現在每年10月的第3個星期日會舉辦葵祭重現當年的盛況。
不知是日本漫畫看多了,他們有許多齋宮之類的角色設計,身為齋宮的形象似乎是個神祕冷靜的文雅公主,但卻擁有神力及禁慾的美感,實在只不住對齋宮的想像。


野宮神社的繪馬是一個穿著十二單衣的公主背影,身後蜿蜒著漆黑的長髮,實在觸動我那對古代貴族優雅想像的愛好,實在愛不釋手,但想想如山般的行李還是只能拍照留戀,將源氏的古代優雅美麗留在我們的相機裡。


不免俗的到這裡也要寫朱印,這是今天最後一個朱印了,算算我們在嵯峨野總共寫了六個朱印,真是嚇人。


只是野宮神社還是保持嵯峨野這邊朱印的一貫傳統,這次連寫都沒有,拿印章蓋蓋了事,實在是一個不太完美的ENDING。

野宮神社已經是我們在嵯峨野的最後一站,我們在走向地鐵站的路上,看到有一攤賣丸子的小店,而且還蠻多人吃的。想著或許是有名的店,而且常常在看日本漫畫的同時看到主角們很愛吃丸子做點心,不禁也買一串來吃吃。日本丸子跟我們貢丸不一樣,比較介於湯圓跟麻糬之間,像是煮過的麻糬,軟軟黏黏又很Q,沾著花生粉也還不錯吃。


我們站在路邊吃完後,繼續走向地鐵站。這時候路邊才看到租借腳踏車的地方,我們打算下次如果再來嵯峨野嵐山,是一定要借腳踏車來跑更多更遠的景點,今天只是小小的遊覽了嵯峨野,嵐山還有很多景點沒去到了,留待下次再訪吧!


京都火車站。拉麵小路
從嵯峨野坐地鐵回到京都火車站,我們今天的下一個行程兼景點觀光就在這裡(什麼?還有行程!?沒錯,我們的行程就是超級滿的)

前幾次到京都火車站要不是大包小包就是要趕行程,都沒有好好地看看京都火車站。京都火車站與高島屋百貨中間有一個露天的階梯廣場,我們造訪的時間接近聖誕節,所以不僅有巨大閃亮的聖誕樹,階梯上也有投影著聖誕樹。


階梯上打下來的圖案繽紛多彩,這樣的光影秀也是十分有趣,行人三三兩兩坐在階梯上,臉上亦是浮著各種聖誕樹的色彩,雖然非常冷,但仍然是一片歡欣愉快的氣氛。


我們坐著旁邊的手扶梯上樓,回望階梯平台及聖誕樹,因京都火車站及高島屋百貨的牆面是玻璃帷幕,在夜色中像是有3個聖誕樹聳立,視覺上將聖誕節的氣氛又增加了3倍。


從京都火車站的頂樓廣場往京都市區俯瞰,因京都的限建令,所以可以一覽整個京都平原,寒流來襲,因此天空又特別的清澈。


今天我們打算回到京都火車站來拜訪有名的拉麵小路,在來之前我都以為京都火車站的拉麵小路是大樓間的一條小巷子,有很多供上班族享用的拉麵街。


後來才發現跟我想的完成不一樣,原來拉麵小路是在京都火車站的9樓,等於是百貨公司裡的美食樓層,高島屋把京都火車站的9樓規劃成拉麵專區,從日本各地邀請有名的拉麵店來這裡駐點開店,而且還定期會更換店家,增加拉麵小路的新鮮感。


一走進去的第一家店居然是賣手工漢堡,雖然看起來很好吃,但大概大家都是衝著拉麵來的,所以生意並不是很好。


吹了一天的寒風,走進室內時簡直溫暖的好感動。我們繞了一圈,每一家生意都很好,博多拉麵還大排長龍。我們選了一家排隊人數比較少而且台灣比較少見的德島風味拉麵店─東大拉麵,沒想到還是排隊排了好一會兒才進去。


東大拉麵店也是先買好餐券交給服務生,日本的拉麵店普遍來說都是由客人自己買餐券,這樣服務人員就不需要點餐跟收付款了!


店裡提供免費無限量供應的生雞蛋,一籃一籃的雞蛋就放在桌上任客人自行取用,如果客人有點白飯,就可以自行把蛋黃加在上面做雞蛋拌飯了,感覺好划算啊!


我們還有點餃子,因為定宇一直很想吃看看日本人的餃子是不是比較好吃,而且覺得他們到拉麵店都會點上一盤。不過吃了之後覺得雖不難吃但也普普通通,大概就八方雲集的水準吧!所以吃到目前為止餃子還是台灣的比較好吃呢~


德島拉麵的口味比較濃重,湯頭又稠又鹹,是我來日本吃到最鹹又最濃稠的拉麵,不過這樣厚重的拉麵也是很美味。


這是我點的迷你拉麵,因為一路上吃吃喝喝我還不覺得餓,而且日本拉麵在點餐都可以有大、中、小、迷你四種分量任你選,這對於吃不多的女生來說真是超級貼心的服務。


我們吃完拉麵,先回到在京都火車站的旅館換裝備,定宇拿了腳架後我們就得離開溫暖的旅館再度走入寒風,拿著旅館提供免費的京都塔參觀券來完成我們在京都的最後一個景點。旅館裡很貼心的有一張附近景點的楓葉狀態表,見傾就是指全紅的意思,讓旅客可以依照現在紅葉的狀態選擇要參觀的景點,實在十分貼心啊!


京都塔
京都塔就在京都火車站的正對面,是京都有名的地標。大概是因為京都有禁建高度的限制,所以雖然京都塔只有131公尺高,但這50年幾乎可說是京都最高的建築物了,一直到京都火車站興建之後才有可與之媲美的高樓。


走入京都塔,裡面的老舊陳列倒是讓我們吃了一驚,我們來了日本這麼幾天,都只有為了其店鋪的高雅精緻一再感到讚嘆,可是走進京都塔,卻發現這裡時空似乎凝結在30年前,各個攤位擺的都是一些工廠大量製造的京都名產跟只有觀光客會買的禮品,燈光昏暗天花板管線也拉得亂七八糟,裡面的店員也各個無精打采的。來日本第一次發現居然還有這麼跟不上時代的百貨公司,更驚人的是這居然位在京都著名地標京都塔。我跟定宇就開始熱烈討論起這該怎麼改善,我們的結論是只要內部稍做拉皮,選一些知名店家進駐,應該就能整個改善這裡的格調。據說京都塔是JR公司經營的,素來經營效率不臧,這可真是見識到了,在這麼好的地段還能把百貨公司經營成這樣,真是暴殄天物。(我們這的旅館也是JR經營的,所以才會送免費的京都塔參觀票,定宇強調說這都是在他的算計之中!)

我們找了半天,定宇一直堅持要到3樓才有直搭京都塔的電梯,所以繞到三樓後找了半天,才找到電梯,但還是跟在一樓的電梯一樣是要到10樓轉搭登上塔頂的特殊電梯,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特別跑到3樓找呢!


我們到10樓後再往上走到T1層,T1層可以搭乘登頂電梯,登頂電梯有很可愛的日本服務小姐驗票。


這個是京都塔的吉祥物,其實有點矬矬的。


往京都塔頂端要在10樓另外搭乘電梯,這個電梯與一般方方正正的電梯不同,是多角形的特殊電梯,造型十分獨特。這個電梯可以帶你帶京都最高的地方。


京都塔可以對整個京都一覽無遺,而且他在每一扇窗戶前面都有放置超高倍率的望遠鏡供遊客免費使用。


從望遠鏡看出去可以很清楚看到好幾公里外的行人及車輛,店門及招牌就好像在我們面前的感覺。


我們很興奮的用望遠鏡找到清水寺、祇園等我們這幾天去過的名勝古蹟,從京都塔上甚至可以看到大阪跟嵐山嵯峨野。

京都的夜景並不閃亮,大概是因為沒有很多高樓大廈的緣故,我們在京都塔上仔細尋找我們這幾天去過的地方,也跟牆上掛著50年前從京都塔俯拍的照片比較,京都這50年的空景變化實在不大。


我們在頂樓繞了好幾圈之後,往下走一層看看景色有沒有不一樣,在這裡會出現橘色的欄杆,有點擋住視線。


這是日本各都市高塔的紀念錢幣,好懷舊的感覺,真不愧是有歷史的京都塔。


從京都塔的二樓俯瞰京都火車站。


再偷拍一下電梯小姐。


離開京都塔後,我們又走回京都火車站拍京都塔的夜景。此時京都車站前的水舞也開始表演了起來。


因為剛剛的水舞表演,所以讓乾燥的地面有了積水,我們試圖拍出京都塔的倒影,可惜水窪不夠大,沒辦法全部拍進去。京都的夜晚雖然很美麗,但還是要提一下,11月的京都真的好冷啊!整天在寒風中奔跑的我們,真是快被凍僵了,還是趕快打烊回旅館儲備明日的精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 Travel Me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