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宮後苑
因為有預約到中午12點30分的昌德宮後苑中文導覽,我們從景福宮騎首爾BIKE前往景福宮。因為還車花太久時間再加上找不到昌德宮的入口,所以我們在昌德宮內狂奔,總算在12點半趕到了後苑入口,憑預約券換到了門票。
中文導覽每天只有一場,而且只限外國人參加,在導覽過程中必須全程跟著導遊走,不能自行隨意亂逛,整個團隊除了導遊另外還有一位監視人員防止遊客亂跑。
導遊是一名會講中文的韓國人,不過他的中文不是非常純正,口音很輕再加上許多韓文直譯的說話方式,跟明洞商圈的店員中文程度還差了一大截,所以聽他說導覽有一點辛苦,要很認真的半聽半猜才能夠聽得懂。

昌德宮及水原華城在1997年一併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之中,昌德宮為1405年景福宮完工之後另外建造的別宮,位於正宮景福宮的東側,因此也被稱為「東闕」。從1610年重修之後,自朝鮮第九代成宗開始的歷代君王都在這裡生活和辦公,也成為擔任正宮用途的宮闕。

一開始是從最著名的景點芙蓉池開始參觀,芙蓉池的楓葉景色是遊覽手冊的封面圖案,如果秋天來看應該更加的美麗吧!

導遊特別提醒大家旁邊有洗手間跟小賣店,因為接下來的行程約有一個半小時,所以特別提醒大家。

後苑占了昌德宮60%的面積,而且有許多高高低低的山丘起伏,不少需要爬坡的地方。昌德宮並未照傳統將建築排成一直列來強調權威,而是更重視建築與自然的協調,更便利於王室的起居生活,特別是昌德宮後苑在順應自然的同時僅做必要的修改,讓景色更加成為建築的主角。

善香齋從不老門進去接長樂門出來,這中間有許多非常古樸的建築,是當年這邊的皇帝為了要體察民間生活所蓋出來的仿民間的房舍,所以造型比較樸實,沒有什麼華麗的雕飾。這裡有兩個門,是一個給男生走的,一個給女生走的,朝鮮古代也未免太重男輕女了吧。

最後來到了玉流川一帶,這裡是朝鮮君臣專門用來舉辦"流觴曲水宴"的場所,在玉流川的上下游各有一個涼亭,王公貴族在這裡的涼亭中飲酒作樂,如果誰接到了河上漂流的玉牌,必須當場吟詩一首,感覺很像古代的紅白兩軍對抗遊戲呢!

太極亭在最上游,大概是國王才能坐的。

位在下游的聚奎亭大概是大臣的座位

玉流川下游的翠寒亭

今天天氣比較好,很多櫻花都開了,庭院裡十分的美麗。
昌德宮
出了內院後開始昌德宮的自由參觀,我們首先來到主殿仁政殿。仁政殿感覺比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更大、更氣派,在這裡才感覺到宮殿的威嚴。

仁政殿的內裝,甚至比早上的勤政殿感覺更加的華麗。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昌德宮才是用朝鮮王室的正殿,很玄妙的感覺到一種特別的氣氛,可能這些真正用過的宮殿採用的一種特殊的風味吧。

有沒有很像Q版的木須龍?朝鮮古代的龍意外的挺卡通的!

從宣政門走進去,是接到宣政殿,這是唯一使用青瓦裝飾的宮殿,是國王跟古代大臣討論政事的地方。

青瓦在陽光下的確特別美麗耀目,或者也是因為他的稀少性,這或許是為什麼現在韓國政治中心點青瓦台依然使用青瓦的關係吧?

樂善哉是國王的書房,也是偏殿,感覺很有歷史感,這邊的屋頂的裝飾比較簡單,是黑瓦配著白點,感覺有一種輕快的美感。

裡面的木頭,感覺都很有歷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當年的舊的建材還保留到現在。

報春亭十分美麗,而且樓閣跟櫻花相映襯,果然是春天賞花最好的地方。

整體來說,昌德宮是一個還蠻有歷史感的宮殿,似乎可以讓人感受到當年在這裡生活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