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部快閃行Day2(2016.01.17)─金澤
11:00 ─ 參觀長町武家屋敷跡野村家
11:30 ─ 在長町武家住宅街漫步
12:30 ─ 日本三園之首─金澤兼六園
14:00 ─ 金澤城公園玉泉院丸庭園,三十間長屋
16:00 ─ 佃の佃煮買麵餅,主計街,東茶屋街
17:00 ─ 明治風情老餐館─自由軒
18:30 ─ 金澤車站
22:00 ─ 古典日本旅館─穗高莊山之庵
我們今日行程是金澤一日游,金澤身為古代第一大藩加賀藩的首都,至今仍有許多武士生活的遺跡。


長町武家屋敷跡野村家
首先我們從位在香林坊二丁木的東橫INN漫步到長町武家屋敷跡野村家,付了每人500円的門票後入內參觀。




野村家供遊客參觀的只有這個家的公共空間(佛堂、奧之間、上段之間、謁見之間等),並沒有看到生活起居的部分,但感覺得出來這是一個位階比較高等的武士住宅,畢竟比較低階的武士家裡不會有這麼漂亮的花園吧!




從奧之間、謁見之間及上段之間都可以看到花園,但上段之間離花園最近,奧之間最遠,這似乎也是以此區分招待客人的親疏遠近,總覺得日式住宅的配置規劃總有許多含意,可以細細審思。


野村家感覺挺高級的,畢竟野村家是加賀藩重臣八人之一,花園也很漂亮,小而精緻,只是屋子還是感覺小小的啊!




冬天魚兒也會聚在一起取暖嗎?我們來這裡幾十分鐘,魚兒們都靠在一起不動。


長町武家住宅街
接著走出來我們在長町武家住宅街中漫步,大概畢竟金澤還是比較二級城市,發展的沒那麼快速,所以有許多舊的建築物被好好保存下來。




不過這也是我在日本難得看到老舊沒有維護的建築物,不如京都或東京處處都閃亮整潔。




各家的圍牆都掛上稻草編織的草蓆,查了一下這被稱為「薦掛」,是為了保護土牆不會被冰雪侵蝕。


我們參觀了幾個下級武士及足輕的住宅,這裡介紹了武士及足輕的俸祿介紹。


身為一個武士,最低階的每年至少也有200石(折合現在也算有一百多萬台幣),更不用說高級的武士可能俸祿有千石甚至到萬石,而足輕分上中下等(早飛腳>中飛腳>常飛腳),但最厲害的每年頂多才領40多萬台幣,所以差很多啊!


所以為什麼加賀百萬石會是一個很威的藩鎮,就是因為養兵很貴啊!有錢才能養兵。
註:1石=2.5俵=100升=1,000合=約150公斤=換算現值4萬日圓


不過武士也不是那麼爽光領錢,每種等級的武士就有規定要家臣幾人及僕人,所以其實在這一大票人的花費之下低級武士的生活還是過得苦哈哈的,還是要找尋許多兼差機會。


我們參觀了足輕的住宅,足輕的住宅說不定是日本集合住宅的前身,我們所參觀的足輕住宅就在武士家旁邊,一棟一棟左右對稱,每一間足輕住宅都有一模一樣的花園及內部配置,像是一起蓋好由武士去分發的員工宿舍啊!


足輕家很小,但是大多要住5個人以上,真不知道大家要睡哪裡,難道每天都睡客廳跟書房嗎?


不過古代足輕很厲害,在夏天最厲害的早飛腳只要跑5天就可以從金澤跑到江戶,這段路有400公里之遠,而且現在古代還需要翻山越嶺,這些足輕實在太厲害了!


我們參觀的這棟足輕住宅一直到199X年都還有人住,大概是之後被政府收購成為展示館,所以這棟足輕住宅可是已經被住了300多年。但也是因為主人無力翻修成新式住宅,才能保存下來這麼珍貴的文物,附近許多原足輕住宅都被翻新為新式建築了。


經過金澤美術館,非常典雅的歐式建築,不過這次沒有空參觀。


金澤兼六園
接著我們參觀兼六園,這也是一個炫耀加賀藩百萬石有多麼有錢的園區。


兼六園是日本三大名園之首,是我們逛過的園林中最為廣大精緻的。我一開始還以為兼六是指這裡有六種不同的園區,原來兼六園是指兼有以下六種特色,「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以下節錄其官方網站的介紹。


宏大、幽邃
「宏大」與「幽邃」意思完全相反,寬敞的地點,基本上就是要明亮開放;而幽邃的境界,則是要帶有寂靜清幽與深邃。有位老臣在遊園後寫道,「近觀曠闊寬廣,闊達且闡明也」,描述此庭園寬廣明亮,卻又寫「有如偏遠深山」。顯示在那個時候,已有人能體會到兼六園中宏大與幽邃共生之美。




人力、蒼古
「人力」與「蒼古」也存在著矛盾的關係,有了人工雕琢,就會喪失自然之美。而兼六園明明是個「只要有小島沙洲水岸,往往就有小橋」的人工庭園,卻仍然「巨樹參天,青苔遍地」。直至現在,造訪兼六園的遊客,雖然一邊欣賞園內許多的人工造景,但卻仍不由自主地傾倒在其中的古璞意境中。






水泉、眺望
「水泉」,指的是池溏或瀑布等水景。通常水流經之處,大多是位於山間或谷底等低漥地,於是很難兼顧戲水與眺望遠景。然而在兼六園,遊客不僅可以欣賞近在身邊的水景,同時還有遼闊的視野──遠方可見內灘砂丘與能登半島,眼前則有卯辰山,再過去還可眺望白山、醫王山。「水泉」與「眺望」共存,這就是兼六園最主要的特徵,是其他庭園所無法比擬的。




在宋朝《洛陽名園記》中寫道:「洛人云,園圃之勝 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巳。」,說一個園要兼這六種特色很困難,所以從這裡看的出來加賀藩主前田家的驕傲,他認為自己克服了這六種最難聚集在一起的特色,所以命名為兼六園。




在北陸常常會看到樹木用線綁住,我們這些南國來的一時之間猜不到他的用題。原來這樣綁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怕積雪壓垮樹枝,所以對樹木的軀幹增加支撐力,稱之為雪吊。
金色的雪吊佈滿整個兼六園,也是另一種金澤景致。


其實前田家除了擅長選邊站以外,建築技術也挺厲害的,才能突破種種限制造出這麼一個奧妙的園林,令人十分佩服。


兼六園占地還蠻廣大的,比起中國的留園這裡還更符合我對大觀園的想像,畢竟留園太小總覺得很難想像將紅樓夢的劇情塞在那麼小的一個園裡。


兼六園還蠻漂亮的,算是我逛過的園裡面排名挺高的,園內有20多個景點,以下是幾個我們印象比較深刻的景點,並附上官方說明。

海石塔:位於瓢池中島上,石塔上疊了六層好像被蟲啃食過,而有空洞的淡褐色笠石。關於塔的由來有二種說法,一說是三代藩主利常所建,是將金澤城庭園中13層石塔的一部分遷移而來;另一說則是出兵朝鮮時由加藤清正帶回,後來豐臣秀吉將之轉贈給前田利家。


徽軫石燈籠,這是人氣最高的景點,在霞之池北岸映著後方的雪吊。
點綴在霞之池北岸,兼六園的代表性景觀。徽軫燈籠的腳分成二支,形狀有如支撐琴弦的琴柱,才有此名(徽軫與琴柱日文發音同)。此燈籠是為映照水面的雪見形石燈籠的變形體,高2.67m。燈籠和旁邊的老楓樹,以及跨越曲水的虹橋融合為一,釀成一片優美的景色。


噴泉,在現代人因為有馬達,所以不覺得噴泉有什麼特別,可是古代利用水的高低落差造出的噴泉應該會讓人感到挺驚豔的。
噴泉的水源來自霞之池,因池面和噴泉的高低落差,自然形成水壓而噴出。水柱高約3.5m,會隨著霞之池的水位而改變。據說是藩政末期,為了引水至金澤城內二之丸而試作的原型,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噴泉。


梅林,我們來了正好是開花時節,種了許多特別的品種。
昭和43年(1968)在北野天滿宮、大宰府與湯島天神、水戶偕樂園等的協助下,集合了全國的名梅所建,是明治百年紀念事業的一環。種植約20種、200株梅樹,3月時綻放的紅白花朵美不勝收。




根上松,大小共40多枝的樹根突出地面,有的高達2m的奇觀,迫力十足。據說這是十三代藩主齊泰堆土種植的小松樹,種植時用土深深覆蓋樹根,松樹長大後樹根推開土而竄出。




唐崎松,十三代藩主齊泰取得近江八景之一,琵琶湖畔的唐崎松種子,種植培育出來的黑松,是兼六園中姿態最優美的樹木。為了預防積雪壓斷樹枝,冬天時會以木頭打樁,再從上頭拉繩子吊住枝幹,形成有如傘骨架的放射狀「雪吊」,是兼六園獨有的風情畫。勾織出其他庭園無法比擬,饒富深意的風雅情趣。


金澤城公園
接著我們參觀了金澤城公園,金澤城不知道是用什麼樣的瓦牆蓋的,看起來雪白一片,真有北陸大都的氣勢啊!一副就是冰雪之城的氣概!






因為金澤城其實在1898年已經是陸軍的財產,而且還不小心發生火災,燒到只剩下石川門、三十間長屋及鶴丸倉庫還是原本的建築,剩下來的就是石川縣政府重建的囉!






我們參觀了重建後的五十間長屋,在古代日本城池多以長屋作為最外圍的防務,這樣如有敵人的話躲在長屋裡放槍就行了,防禦力極高啊!




五十間長屋還有另一個特色─菱櫓柱,ㄧ般建築物的梁柱都是方方正正90度排列,但這裡的長屋樑柱卻是菱形排列的,日本人對於為什麼要用這樣建築非常好奇,做了許多研究,但因為太專業了,實在看不太懂。




不過三十間長屋光對菱櫓就做了許多介紹,除了房屋模型跟影片以外,也有菱櫓的放大模型跟詳細介紹。在這種氛圍下讓我覺得為什麼日本會有那麼多城堡宅,畢竟一開始的入門介紹這麼親和,可以引起許多人對這些原本應該很枯燥無聊事務的興趣,日本對於文物介紹的努力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玉泉院丸庭園
接著我們在金澤城公園散步,走到了在2015年才修復完成的玉泉院丸庭園及休憩所「玉泉庵」,玉泉院丸庭園是二代藩主前田利長建給正室玉泉院的庭園,玉泉院可是織田信長的女兒呢!






玉泉院丸庭園十分雅致,我們去的時候枯黃一片,卻別有一種美感。玉泉庵裡有對玉泉院丸庭園的介紹,裡面的阿姨對我們十分熱忱,指引我們最佳觀看庭園位置,還詢問我們從哪裡來的。


看到我們在研究前田家年表還十分好奇我們懂不懂,十分殷勤讓我們感受老一輩日本人的禮貌啊!


接著繞過三十間長屋,三十間長屋才是真的遺跡,不過不能進入參觀,只能從外看。




穿越了佔地廣闊一片枯黃的金澤城公園,我們走到地鐵站,往下一個景點前進。我們在路途的便利商店買了定宇的手套(超便宜,只要500円)跟暖暖包,在台灣從不用暖暖包的我來日本就變成離不開它了。




我們在下午4點朝東茶屋街前進,走在路上經過了一家叫「佃の佃煮」很日式古典的店,裡面賣著一種我之前很想在日本找到的麵餅。佃煮這種日式料理口味偏重,這家店將佃煮家在麵餅裡,所以只要將麵餅掰開加入熱水,就是一碗好湯。我之前看到介紹一直覺得特別又風雅,十分想要找到,所以在這裡買了不少。






經過主計街,據說這是古代主計們的住宅,不過現在多是高級料亭,十分有氣氛但可惜我們沒有要在這裡停留。








東茶屋街
走著走著終於在4點20分走到了東茶屋街,明明天氣冷颼颼,街口的金澤烏雞庵卻為了烏雞霜淇淋大排長龍。


金澤這個地名大概是因為以前金澤有產金,所以在東茶屋街有許多以金箔為特色的食物及飾品,這樣一派華麗氣勢又跟京都的低調奢華大不相同,頗有地方豪奢富貴的氣魄。


這邊有一些店都號稱自己是加賀藩御用果子司,加上這條街有不少金箔加工藝坊,真讓人感受到這條街作為金澤第一街的驕傲。




路上經過了宇多須神社,每年的節分祭這裡都會有藝妓獻舞,雖然我們離節分祭時間很接近,但無緣一見真是可惜,只看到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都在做惠方捲預購。








我們在路上看到許多商店推出預購惠方捲的活動,但看起來惠方捲跟一般捲壽司沒什麼不一樣,但在節分祭吃惠方捲似乎是日本一項傳統。

註:惠方卷是一種大阪的特色壽司,內卷醃葫蘆條、黃瓜、雞蛋卷、鰻魚、肉鬆、椎茸等七種食材,代表著「七福神」。在節分日食用,象徵著把福氣捲起來吃掉,有去災避邪、祝願生意興旺的功用,在節分日向著當年的惠方吃惠方卷,就會大吉大利。

自由軒
東屋茶街十分古典又氣氛,但我們餓了,所以走到建築物很有復古洋建築風的百年老店自由軒吃飯。


自由軒真是一家便宜又好吃的和式洋食館,日本人在GOOGLE MAP評論這裡十分有昭和時代的氛圍。




我們點了蛋包飯套餐跟今日套餐才1975円,折合台幣才500多元,以餐廳提供的食物來說實在是CP值超極高的,而且食物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的美味!!!!


蛋包飯被放在鐵盤上端上來,除了百香果洋蔥沙拉以外,還有馬鈴薯泥及炸牡蠣。


我的今日套餐除了蛋包飯及沙拉馬鈴薯泥外,還有超級好吃的牡蠣口味可麗餅。


我們兩個吃得心滿意足後離開自由軒,真的超級好吃的!然後我們回到東屋茶街繼續拍夜景。




金澤車站
拍完夜景我們在寒風中走到金澤車站,金澤車站這幾年在日本變得非常熱門,因為新幹線增加路線來到金澤,所以變成日本人小旅行熱門選項之一。






在去做東橫INN的接駁車之前,我們在金澤車站裡逛了一逛,還發現一台只要投幣就可以試喝清酒的超棒機器!當天試喝了好幾種,還順便買了店員推薦試喝也很好喝的前田利家公清酒。






我們在這裡又幫各自買了新毛帽,在日本這麼冷不戴帽子實在不行。


接著我們去找東橫INN的接駁車,日本的接駁車跟台灣不一樣,原來他隨時都會停在接駁點,發車時間到才會離開,然後立刻會有另一台接駁車停進來,這真是太貼心了,雖然對台灣老闆來說應該覺得非常不經濟,畢竟這樣就要兩台以上的接駁車一直跑。

穗高莊山之庵
8點我們回到旅館領了行李後,驅車前往高山市,開了2個小時我們在10點抵達今日住宿的高山市穗高莊山之庵 。


穗高莊山之庵是一家連鎖的日式旅館,十分古色古香,只可惜沒有電梯,所以我們要搬著全部的行李到3樓,有點辛苦。


定宇這次幸運的在一家印度訂房網站訂到這家旅館,住兩晚每晚只要1500台幣,雖然不含早晚餐但還是超級划算的!


這算是我們第一次住在這麼日式的旅館,而且十分貼心的在我們入房間前將暖氣開到最大,讓我們進入房間瞬間暖烘烘。老闆十分親切地一一介紹各種設施,並且非常努力讓我們了解,讓我們感受到超級殷勤的日式服務。


儘管房間那麼便宜,房間內還是放著招待的和果子,我們換上旅館的和服後開心地吃著和果子泡著抹茶當宵夜。


這間旅館房間內只有廁所,所以要洗澡就要到大澡堂去。大澡堂是男女分開,泡在暖呼呼的日式溫泉裡十分的享受,一天的疲勞及寒冷就在這裡慢慢的緩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 Travel Me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